互联网使用、社会适应与老年人主观年龄
DOI:
https://doi.org/10.1234/yvdra011关键词:
互联网使用, 主观年龄, 社会适应, 老年摘要
主观年龄是个体对衰老进程的主观体验,而年轻化倾向的主观年龄则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内容。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度普及,探讨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年龄的影响,对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。本文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,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年龄(感知年龄、外表年龄、老化年龄)的影响,比较不同性别和是否失能老人之间的异质性,并检验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。数据结果显示:第一,互联网使用有助于老年人建立积极的感知年龄、外表年龄和老化年龄;第二,互联网使用对失能老人群体形成积极的感知年龄、外表年龄和老化年龄更为有利,且更有助于女性建立积极的感知年龄和外表年龄,而男性则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老化年龄;第三,社会适应在互联网使用与主观年龄(感知年龄、外表年龄、老化年龄)之间存在中介作用,并对老化年龄的影响解释力最大。因此,在推进智慧养老的过程中,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水平、性别及是否失能等,从而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主观年龄的积极作用,为实现积极老龄化、促进老年人幸福生活提供有效路径。
学科分类号
D669.6;C912.3;G206